走进央视的“80后”环卫工人——记上海电视大学徐汇财贸分校 邵洁燕

时间:2018-02-28浏览:2028

“老师,快看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,有我的专访!”2009年4月27日傍晚,一位学生兴奋而激动地给她的老师打了电话。

老师马上打开电视。果然,不多时,在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播出的《新闻会客厅》栏目中,竟然看见了自己的一位学生端坐其中,她的旁边,就是著名主持人李小萌。皮肤白皙红润,略带稚气的她,正坦然面对镜头,自豪地表明,自己现在正在读大专工商管理专业……

当时,很少有人知道她是电大学子。而一篇《自信缘于电大——写于做客〈新闻会客厅〉之后》的文章在《上海电大报》发表后,拉近了她与电大的距离;紧接着,中央电大时讯网又接连两次深入报道了她的事迹。

她,就是上海电视大学徐汇财贸分校2007级工商管理专科班的学员邵洁燕。

“我喜欢抬头看天空,这是我最爱的颜色”

邵洁燕出生于1988年,典型的“80后”。在她身上,你会发现,无论是冬天厚厚的棉衣,还是夏日薄薄的T恤,她都会是一身蓝色装束,连发夹、背包都是蓝的……她常说:“这是天空的颜色,我最喜欢。”更让人料想不到的是,她拥有一份天天穿着“蓝色”工装的职业。

2007年4月,上海卢湾区市容环卫局公开招聘一批大中专学历的沪籍清道工。当时,邵洁燕18岁,刚刚从中专毕业,在家人的鼓励下,她报名参加了应聘。通过招聘考试、培训上岗,邵洁燕与其他21名同龄人一起成为上海路吉环境发展工程有限公司的一线环卫工人,成为上海市25年来第一批公开招聘的沪籍清道工中的一员。

每天清晨,当大部分同龄人还在睡梦中的时候,她和她的“战友”们就摸黑起床,在5点之前赶到单位,换好一套蓝色保洁服,检查好工具,拿着大扫把穿梭在卢湾区的大街小巷清扫马路,开始了一天的工作。从此,他们有了一个代名词——“80后”环卫工人。

与此同时,人们也投来了怀疑的目光,这份“40”、“50”人都很难坚持的工作,这些“80后”到底能坚持多久?

面对1500元的月薪,又脏又累又枯燥的活和一些不理解的眼光,邵洁燕也不由地自问:“我能坚持吗?”

她经历过历史上少有的恶劣天气:“真的有点受不了”的酷暑中午;那些雪灾天里“铲也铲不干净的冰”;恶劣的台风天里看到的“史上最空旷的淮海路”……

盛夏七、八月份,上海的马路被烤得炙热滚烫,一路扫下来,邵洁燕浑身都湿透了,那时,她也曾哭过鼻子,差点熬不下去。但是家人的鼓励,身边长辈、同事的关心,给了她坚持的力量。

当她心情郁闷时,就会看看身上的工作服,再抬头看看天空,她最喜欢的颜色,仿佛自己已变成白云,自由自在地在一望无际的蓝天里徜徉,一个信念也在她的心里慢慢地生根发芽:“作为一个青年环卫工人,从踏上工作岗位的第一天起,就要把自己的青春年华奉献给环卫事业。”

2007年秋天,她来到上海电大徐汇财贸分校,在工商管理专业大专班学习。初入学校时,她觉得自己拿着扫把在大街上扫马路,从事社会底层的工作,在班级同学面前总感觉抬不起头来,害怕迎来同学们不理解的目光。

然而,学校的老师同学,不但没有像社会上有些人那样迅速掩鼻或不理不睬,而是向她投来赞赏的眼光;上海电大系统举行“奥运、神七精神伴我行”的演讲比赛时,老师也鼓励她积极参加,虽然最后没有入围决赛,但是这次参与开始为她注入了自信。

邵洁燕深深体会到,环卫工作在世人眼中的形象正在慢慢地转变,工作没有贵贱之分,能否从工作中找到社会认同和由衷的成就感才是最重要的,于是,她坚持了下来。

这样离老师最近,可以听清每句话”

来到电大读书后,为了做到工作、学习两不耽误,邵洁燕制定出一张属于自己的时间表。工作之余,她把大部分时间都投入到学习中。

每次到学校上课,邵洁燕都会提前到教室,每次都会坐在第一排。她说:“任课老师讲得太精彩了,我喜欢坐在前面,这样离老师最近,可以听清楚老师讲的每一句话,遇到不懂的问题,也可以及时请教老师。”

在迎接2010年世博会的日子里,很多时候她都要加班加点,特别是单位里进行连续几个月的质量指标考核,无法去学校上课。那时,多亏了网络教学资源和热心的老师同学们!落下的课程她会在家里通过网络与老师、同学们沟通后进行学习。

每当她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家里,想起快要考试了,躺在床上的她,又不得不打开书本复习功课。她努力克服工学矛盾,尽自己所能坚持来校上课,参加考试。

就这样,她每一天都在忙碌着,虽然感觉时间有些不够用,但是这样的日子,她觉得很充实。她在渐渐成长,她在慢慢蜕变。

“小孩子很吃得起苦,而且她很聪明,一学就会。”  

邵洁燕把这种热情带到了工作之中,使得单位里的领导和同事对她颇为赞赏。

2008年4月,怀揣驾照的邵洁燕被抽调到“机扫车班”。从此,她打扫路面卫生,手握的已经不是大扫把,而是方向盘。她觉得肩上的责任更重了,用她自己的话来说:“不仅要维护好市容卫生,更要保证行车安全,不能有任何闪失。”

在卢湾区绿化市容局组织的“十七大精神学习心得”征文比赛中,邵洁燕用自己独特的见解,把对环卫工作的认识与学习科学发展观联系在一起,写了一篇《科学发展观与环卫事业》一文,获得了一等奖。

于是,她脱颖而出,作为“80后”环卫工人的代表,开始受到社会的关注,先后接受上海电视台《新闻透视》、《青年报》、《劳动报》等主流媒体的采访,畅谈“80后大学生环卫工人”的理想和追求。

在做客《新闻会客厅》前,邵洁燕与她的同龄人进行了一番“角逐”。当时,她接到中央电视台编导的电话,编导想了解从事环卫工作的高学历年轻人是怎么看待这份工作的。她在电大学习的这段经历,以及干脆利落的话语,成了她脱颖而出的筹码;在屏幕上,她的自信和坦然,也让人们目睹了她作为上海市的22名大学生环卫工人代表的风采!

邵洁燕深知,这段刻骨铭心的记忆,既是单位领导对她工作的肯定,同样也归功于电大老师们对她的教育和培养!

“你们关心我,我也要回报你们!”

一路走来,几多风雨,几多艰辛,邵洁燕庆幸,自己是名电大学子!因为,电大的学习提高了她的素养,更提高了她的自信心。她说:“你们关心我,帮助我,支持我,我也要力所能及地回报你们!”

在班级里变得自信的邵洁燕,热情、积极的个性也逐渐表露出来,她帮助老师统计各种数据,组建QQ群;当同学们在学习上遇到困难的时候,她会在第一时间伸出双手,成为同学们学习上的好帮手,老师们工作上的好助手。

2008年3月,邵洁燕和班上的另外几名同学组成了学习小组,她自告奋勇地担任组长。这群来自不同工作岗位的年轻人,在课堂上下互帮互助,团结协作。组员刘玲玲由于工作需要,被派到较远的区域工作,到校上课很不方便,倦怠情绪让她萌生了退学念头。此时,邵洁燕向她伸出了援助之手,帮她快递复习资料,鼓励她坚持学习,她的热情和诚恳打动了刘玲玲,她克服了自身困难,坚持学业。学习小组成立后,其他组员的成绩也有了明显地进步。

工商管理专业有一门《统计学》课程,被很多同学认为较有难度。在上到这门课时,邵洁燕主动提出:“我以前学过《统计学》,这门课我有基础,我来给大家辅导吧!”

就这样,邵洁燕当起了“小老师”,在课后逐题给大家讲解,甚至小组外的同学也慕名来听“小老师”补课,人数多达20人,起到了很好的效果,听过她辅导的同学,绝大部分都通过了期末考试。大家都风趣地称她为“业余家教”。而学习小组的成员更是深有感触——大家互助学习,亲如一家呀!

学习小组组长的工作是辛苦的,心里每一天都要牵挂着小组组员们,要做好这个协调工作,邵洁燕付出了不少心血。但在她的带领下,组员们互帮互助,形成了浓厚的学习氛围,而“不让一人掉队,大家一起毕业”,则是他们的目标。

由于在学习以及班级工作中的良好表现,2008年10月,邵洁燕荣获上海电视大学“2008年度优秀学生干部奖学金”。2009年6月,她所带领的“邵洁燕学习小组”,被评为上海电大首届“百佳优秀学习小组”,并跻身重点表彰的前10名。

当电大总校领导将那沉甸甸的奖杯和鲜花放在邵洁燕手中的时候,她告诉自己,她的努力得到了最好的回报,而这份荣誉是属于曾经帮助过她的老师和小组里的每一位同学的。

单位在紧锣密鼓地开展“迎世博倒计时”行动的工作中,为了提高窗口服务行业从业人员的世博知晓率,组织了世博相关知识培训。邵洁燕积极报名参加了“世博小老师”的培训,并取得了上岗资格证,为身边的同事们耐心讲解整个卢湾区道路保洁操作规范,成为他们单位里的义务小老师,将电大学习到的专业知识实践到工作中。

在她的带动下,她身边的几个“40”“50”的环卫工人也预备考驾照了;单位里每逢引进新车,她总是第一个试驾,并把自己的心得记录下来,手把手地传授给其他人。她的激情影响着身边的每一个同事,帮助同事一起提高。

而在工作中,当她看见有人扔垃圾时,她会不厌其烦、反反复复地在他面前扫,她笑着说:“这也是一种艺术,当你在他面前扫他扔的那个垃圾的时候,就等于告诉他,请你不要扔垃圾,遵守城市环境卫生是你应尽的责任。”

“作为电大学子,我太幸运了”

专科毕业后,她毅然报读了电大本科。“这是一所充满魅力的学校,她是我们上班族终身学习的殿堂”。在家里,她也成了“活广告”,经常劝姐姐妹妹们来电大学习。

正逢2010年世博会召开,邵洁燕要到世博园上班去了,她要驾着崭新的豪华“世博车”,辗转在各大场馆之间,把路面打扫得干干净净,为世博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!

近两年,在上海电大奖学金和优秀学习小组评选中,邵洁燕以及她的学习小组相继获奖;而她专科毕业没多久,又迎来了上海电大50华诞,她再一次荣膺“上海电大杰出校友”称号!

邵洁燕抑制不住自己激动的心情,她说:“在‘杰出校友’中,我是最年轻的,而比起其他“杰出校友”来,我是多么微不足道啊!我一定要加倍努力,不断进取,学以致用。工作之余,我要好好调研一下污染治理和节能减排的办法,为这个城市更整洁更优美出一份力, 来回报培育自己的母校!”

自从走进央视作客《新闻会客厅》,邵洁燕似乎又添上了一顶亮丽的光环;而光环之下的她,依然喜欢天空的颜色,依然安静地坐在教室里;依然坚守在环卫工作的第一线……

这,就是一位“80后”环卫工人在电大成长的真实写照。


获奖感言

2007年,当我和其他22名“80后”拿着大扫把穿梭在卢湾区的大街小巷清扫马路的时候,我们有一个共同的代名词:“80后环卫工人”。当人们都在怀疑我们到底能够坚持多久的时候,我们无意中已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。

与此同时,我走进了上海电视大学的课堂,成为07工商管理专科班的一分子。刚开始,我在老师同学面前总喜欢低着头,觉得自己所从事的是社会最底层的工作,付出的仅仅只是体力劳动,也无法想像工商管理和我的实际工作会有何种联系。是辅导员老师的悉心开导,让我发现了自己对学习的憧憬;是任课老师每节课的精彩面授,让我感受到了知识的魅力;是同学间互相关心、互相帮助的氛围,让我深深体会到,环卫工作在世人眼中的形象正在慢慢地转变。这一切,让我原本低着的头渐渐抬了起来。而学习小组的成立,更让我找到了学习的乐趣,我渐渐地成为了班级里的学习小组组长、班干部。2008年度,我荣获得上海电大“优秀学生干部”称号。

2009年4月,我接到了中央电视台打来的电话,当电视台的编导和我进行了几分钟的交流之后,竟然让我第二天到北京去接受他们的采访。后来得知,原来他们想了解一下从事环卫工作的年轻人是怎么看待这份工作的,而我在电大学习的这段经历和我干脆利落的话语,成了我脱颖而出的筹码。《新闻会客厅》的节目是短暂的,能够参加节目录制是荣幸的。在面对镜头的时候,我自信,因为我知道,此时此刻的我,不仅代表着上海市的22名大学生环卫工人,更代表了上海电视大学的数万莘莘学子。

 自信源于学习,自信源于电大。2010年1月,当我顺利拿到专科文凭时,我又再一次选择这所学校,成为物流管理本科班学员。我将与老师和同学们一起继续前行!带着自信更好地学习,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化修养和道德素养,希望自己有一天能用更出色的成绩来谱写更精彩的人生新篇章!



返回原图
/